摘要:采用ICP-AES法同时测定玻璃器皿中铅、镉、砷、锑的溶出量,并对ICP-AES法测定乙酸(4 %)浸泡液时分析线的选择和入射功率、泵速、载气压力的影响,以及基体和共存离子的干扰情况等进行了研究。方法简便快速,回收率为97.3%~102.0%,相对标准偏差为0.45%~1.36%。
关键词:ICP-AES;铅;镉;砷;锑
1 前言
铅是对人体危害极大的一种重金属,它对神经系统、骨骼造血功能、消化系统等均有危害,特别是大脑处于神经系统敏感期的儿童,对铅有特殊的敏感性。镉是已知的最易在体内长期蓄积的毒物,1992年被国际癌症研究中心确认为IA级致癌物,被美国毒物管委会列为第6位危害人体健康的有毒物质。砷作用于神经系统、刺激造血器官,长时期的少量侵入人体,对红血球生成有刺激影响,长期接触砷会引发细胞中毒和毛细管中毒,还有可能诱发恶性肿瘤。锑对人体和动物体产生慢性毒性及潜在致癌性。因而国家标准对有害重金属元素铅、镉、砷、锑有严格的限量要求[1]。铅、镉、砷、锑的测定方法有分光光度法、原子吸收法、原子荧光光度法、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(ICP-AES)、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(ICP-MS)等[2-3]。国标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分光光度法测定铅、镉、锑的溶出量,但操作繁琐、检测周期长,难以满足快速检验的要求。ICP-AES方法作为70年代以来在国外发展起来的一种元素分析方法,具有快速、准确、灵敏度高、干扰少和多元素同时分析等特点,已广泛应用于重金属元素的检测[4]。
本文通过对ICP-AES法测定乙酸(4 %)浸泡液时分析线的选择、仪器最佳工作条件、基体和共存离子对待测元素的干扰等进行研究,建立了快速、准确的ICP-AES法同时测定玻璃器皿中铅、镉、砷、锑溶出量的方法。
2 实验部分
2.1仪器:美国热电公司的IRIS Advantage全谱直读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。
2.2 试剂:
铅、镉和砷标准储备液:1.0 mg/mL(国家钢铁材料测试中心);
锑标准储备液:0.5 mg/mL(国家钢铁材料测试中心);
超纯水;
冰乙酸(优级纯);
乙酸(4 %,V/V):取4O mL冰乙酸用蒸馏水稀至l L。
2.3 工作曲线的绘制
以铅、镉、砷、锑标准储备液逐级稀释配制系列混合标准溶液,铅为0,0.25,0.50,1.0,2.0,4.0 mg/L;镉、砷和锑为0,0.10,0.50,1.0,1.5,2.0 mg/L,介质均为乙酸(4 %)。
2.4 样品处理
将玻璃器皿用水、洗涤剂洗涤,然后用自来水冲洗干净,再用超纯水淋洗,晾干。加入乙酸(4 %),用保鲜膜盖好。在22±2℃下浸泡24 h后用玻璃棒将浸泡液搅拌均匀,取出适量的浸泡液供ICP-AES测定(尽快测定) 。
2.5 仪器工作条件
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工作条件:全息光栅,CID检测器,高频发生器频率27.12 MHz;玻璃同心雾化器,旋流雾化室,蠕动泵进样。
分析谱线(nm):Pb 220.353、Cd 214.438、As 193.759、Sb 206.833;射频功率(RF Power):1.15 kW;雾化器压力:(psi):22;蠕动泵转速(rpm):110;氩辅助气流量(L/min):0.5;冷却气流量(L/min):15;积分时间(s):低波20;高波10。
3 结果与讨论
3.1 分析线的选择
分析线的选择是否恰当,直接影响到测定结果的准确性以及测定方法的可信度,因此,待测元素波长的选择是分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。选择被测元素的分析线时,要根据谱线的灵敏度和受干扰的情况来确定,尽量选择灵敏度高且干扰少的谱线作为分析线,同时考察各分析线的干扰和背景影响情况,从而选择合适的分析线和背景校正位置,结果见表1。
3.2 检出限
根据IUPAC(International Union of 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,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)的规定,在测定条件下,用乙酸(4 %)连续测定11次,其结果的3倍标准偏差所对应的浓度值为各元素的检出限,结果见表1。
表1 分析线、检出限和背景校正
元素 |
分析线 |
检出限 |
左背景 |
右背景 |
Pb |
220.353 |
0.013 |
220.372 |
220.327 |
Cd |
214.438 |
0.0009 |
214.457 |
214.416 |
As |
193.759 |
0.015 |
193.778 |
193.744 |
Sb |
206.833 |
0.009 |
不扣 |
206.815 |
3.3 工作条件的选择
ICP-AES法测定水溶液和有机溶液的最佳工作条件有所不同。为确定分析4 %乙酸溶液时仪器的最佳工作条件,本文对影响分析结果的主要参数进行了讨论。
3.3.1 入射功率的选择
入射功率是ICP-AES分析中重要的工作条件之一,直接影响分析线的信背比和检出限。固定其他参数,由0.75~1.55 kw改变功率观察检测情况,结果见图1。功率太低,影响待测元素的激发,功率太大,能源消耗大,同时也易烧掉炬管。由于本文的浸泡液为乙酸(4%),而乙酸是有机酸,它在等离子体中解离会比在水溶液消耗更高的能量,因此需要提供较高的入射功率。本文同时考察了不同入射功率对铅、镉、砷、锑分析线的信背比影响情况。
图1 RF功率与谱线强度的关系
从图1可知,结果表明,各元素随功率增大,谱线强度增强。但背景强度也随之增大,功率增大到一定程度后信背比反而下降,当入射功率在1.15 kw时信背比最大,本文综合各方面考虑,选1.15 kw较为合适。
3.3.2 蠕动泵转速的选择
通过对蠕动泵转速的改变,分别测定同一样品中被测元素的谱线强度,结果见图2。从图2可知,谱线强度随着蠕动泵转速的增加而逐渐增强,但谱线强度的变化不大。综合考虑,选110 rpm较为合适。
图2 蠕动泵转速与谱线强度的关系
3.3.3 雾化器压力的选择
由15~27 psi改变雾化器压力观察检测情况,从实验结果可知大多数元素随雾化器压力的增加谱线强度增大,但雾化器压力增大大到一定程度后谱线强度反而下降,雾化器压力太低,影响待测元素的灵敏度,雾化器压力太大,影响雾化的效果,结果见图3。
图3 雾化器压力与谱线强度的关系
从图3可知,当其它待测元素的灵敏度满足要求时,优先考虑砷和铅的测定条件,当雾化器压力为22 psi时,灵敏度高且发光强度大,综合考虑选22 psi(即1.52×105 Pa)较合适。
3.3.4 氩辅助气的选择
随着辅助气流量的增大,各待测元素谱线强度均有下降的趋势,结果见图4。但辅助气流量为0 L/min时火焰不稳定且容易熄火。从图4可知,选择氩辅助气流量为0.5 L/min较合适。
图4 氩辅助气流量与谱线强度的关系
3.3.5 共存离子的影响
对玻璃器皿浸泡液中常见的共存离子进行干扰试验,分别试验100 mg/L的钾、钠、铁、铜、钴、钛、锰、铬、钒、钙、钼、镁、钡等元素对待测元素的干扰情况,发现除多谱线元素铁对铅有弱干扰外,其他元素对待测元素的测定均无显著影响。
3.4 方法的检出限和精密度
为了确证分析结果的可靠性,我们选择一玻璃器皿,分别加入样品浸泡液30mL于50 mL容量瓶中,加入待测元素的标准溶液,用乙酸(4 %)定容,对其连续进行6次平行测定,计算相对标准偏差和回收率(见表2)。
表2 方法的精密度和回收率(n-6)
元素 |
加入量 (mg/L ) |
回收量(mg/L ) |
RSD% |
回收率(%) |
Pb |
1.0 |
0.980 |
1.36 |
98.0 |
Cd |
1.0 |
1.02 |
0.45 |
102.0 |
As |
1.0 |
0.981 |
1.27 |
98.1 |
Sb |
1.0 |
0.973 |
1.18 |
97.3 |
3.5 按试验方法对玻璃器皿中铅、镉、砷、锑的溶出量进行分析,结果见表3。
表3 样品分析结果
|
铅 (mg/L) |
镉 (mg/L) |
砷 (mg/L) |
锑 (mg/L) |
样1 |
0.488 |
0.238 |
0.247 |
0.439 |
样2 |
1.98 |
0.478 |
0.481 |
0.979 |
样3 |
3.91 |
0.930 |
0.944 |
1.84 |
由表3可以看到,玻璃器皿在生产过程中确实会引入铅、镉、锑、镍等重金属的污染,本法的研制为加强玻璃器皿的安全卫生监控提供了一种快速、有效的检测手段。
4 小结
ICP-AES因其分析线性范围宽、快速准确而广泛用于现代仪器分析领域。本文重点探讨了仪器分析线的选择、背景校正、入射功率、雾化器压力、辅助气流量、蠕动泵转速的影响等问题,建立了使用ICP-AES同时测定玻璃器皿中铅、镉、砷、锑的溶出量的方法。该方法快速简便,检测结果较为满意,适用于玻璃器皿的日常检验。
参考文献:
[1] GB 19778-2005,包装玻璃容器铅、镉、砷、锑溶出允许限量[S].
[2] DUO-ICP-AES法同时测定不锈钢食具容器中铅、镉、铬、镍、砷的溶出量 谭智毅谢静等;检验检疫科学,Vol.7,No.3,2007年第3期;42~44.
[3] ICP-AES法同时测定搪瓷餐具中铅镉锑镍的溶出量 吕水源杨荣鑫等,《理化检验》,2006年,第42卷:122~124.
[4] 辛仁轩.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源一原理、装置和应用[M].北京:光谱实验室编辑部,1984.155~157.